重庆市书协志愿服务走进荣昌区成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为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志愿精神,弘扬书法传统文化,助力文化强市建设,正值5.23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前夕,2025年5月16日至17日,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志愿服务委员会一行十余人,赴荣昌区开展了“宣传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重庆市书协志愿服务委员会走进荣昌”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和荣昌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市书协志愿服务委员会和荣昌区书法家协会承办。活动期间依次举办了书法讲座、现场看稿笔会、参观企业及艺术采风等系列活动。
市书协副主席、志愿服务委员会主任马小杰带队,随行人员包括专委会副主任刁涛,委员李瑞、王泽斌、黄璜、骆勤友、唐国庆、余波、刘洪洲、孙兴国、周平开,以及重庆两江产业发展集团产业促进部副部长杨旭等。
荣昌区文联副主席张辉文、秘书长杨维慧,荣昌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龚必友、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建国、副主席莫言炳、莫远武、副秘书长唐深鸣,荣昌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林志华,重庆市明珠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承志、中共明珠塑料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张洪军、综合部副部长杨恒娟,以及荣昌区书协会员、书法爱好者等12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5月16日下午,“重庆市书协志愿服务委员会走进荣昌”书法讲座和看稿笔会在荣昌区板桥工业园区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会议室举行,吸引众多书法家与爱好者齐聚。
马小杰主讲了一场以“八大山人《行草轴》临习举要”为题的书法讲座。他谈到,学习古代碑帖,首先当通篇阅读文本,谙熟文意,领略古代佳作之文辞飞扬,从文学层面读帖,可以激发书法学习兴趣。其二,学习书法应从点画入手,通过拆散文字,提炼出点基本点画,然后着手训练,并加以归纳总结,以此夯实书体学习根基。其三,偏旁归类与记忆。偏旁是构成汉字的组合构件,将汉字常用的28种偏旁编写为押韵的口诀,可帮助记忆,取事半功倍之效。其四,解析书体结构之美,八大山人将汉字进行大小、疏密、错落、展蹙、远近、正斜、中线偏移等结构处理,让楷行草三种字体通过统一线条加以协调,让汉字局部与整体既产生强烈的对比,又具备动感与节奏的不俗美感。在谈及临习经验时,马小杰分享了“三定”(定目标、定时书、定量写)“三心”(拟古细心、用功恒心、为艺诚心)的宝贵经验。讲座结束之后,马小杰还为大家进行了点画、偏旁、结构和创作示范。讲座持续近两小时,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参会的书友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认真消化所学内容,以期提高书法水平。
随后,市书协志愿服务委员会委员与荣昌区书协部分书家共同挥毫泼墨,开展现场笔会。
期间,荣昌区文化馆文创部主任蒋泽光,现场表演了即兴创作的金钱板作品《好耍!中国书法》,为活动助兴,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笔会结束后,与会者集体观摩现场创作的三十余件书法作品,并对荣昌书友带来的作品进行看稿点评。通过现场笔会活动与看稿交流,大家得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离开会场后,大家前往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室和荣誉室参观,总经理路承志亲自为大家讲解,介绍了公司建设、成品类别、生产过程、销售业绩等情况。明珠塑料公司现有员工140余人,成立十余年来,为国家纳税三个多亿元,大家啧啧称赞公司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不愧为荣昌区民营企业的一颗“明珠”。
5月17日,志愿服务委员会一行赴荣昌区安富街道安陶小镇采风。该镇以千年制陶历史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融合了陶文化、古街风貌与非遗体验。在荣昌陶博物馆, 400余件汉代至当代的陶器文物与精品,真实、全面地展现了“荣昌陶”的技艺传承和发展成果,非遗荣昌、生态荣昌、文化荣昌的厚重历史,引起委员们的浓厚兴趣。
本次活动在市文联、市书协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荣昌区文联、书协的精心组织安排下,经过各位委员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对荣昌书法工作产生了较大激励与推动作用。马小杰表示,重庆市书协志愿服务委员会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再接再厉,组织专委会委员既深入区县“送”文化,又扎根基层“种”文化,为我市书法艺术发展、美好新重庆建设,书写新篇章、贡献新力量。
供稿:刘洪洲 审核:马小杰